這本書相信很多人讀過,這本是以1974年這個時代為背景。是描寫女主角靜秋和男主角老三的愛情故事。

主角靜秋是貧苦的地主後代,遇到家世不錯的英俊的老三,兩人因為背景差距過大,一方刻意躲避,另一邊追求女方的情況,最後兩人在一起時男方卻患了白血病因而病逝。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是我會等你一輩子。」

故事十年後,女主角考上碩士生,二十年後攻讀博士學位,三十年後已經任教於美國的大學。三十年後她仍回到原來的地方去和女兒看望老三。

 

 



--
<讀後感>

這個故事是春青小說,1974年那時候民風還不開放,假設那時女主角是15到16歲,故事就是在這個年代展開的。

以下是我覺得劇情比較細節但也很重要的部份:

女主角一開始是個資質優秀的寫作奇材,作品很多次得到班上的獎項,一開始靜秋被學校選中要參與編輯新教材。之故故事就在描寫老三和主角的感情,一邊描寫文化大革命前後的事情。

劇情中間女主角因為作文寫得好於是老師讓她批改班上同學的作文/情書,之後劇情就是在寫環境下主角的變遷。兩人持續談著戀愛,最後男主角得到白血病過世。

我反而對於女主角的寫作能力是怎樣的程度感到好奇,在後記上女主角提到她的風格有被那時的八股風格影響到,而且那時的書籍非常地少,其實反過來說,這個故事它在很有限的題材中能夠把背景發揮到極致是它的成功之處(情書、性知識、文學著作、反日、文革......)。此外女主角有提到艾米(本書作者)在人物的刻畫上能夠很快地讓人印象深刻,這是女主角比較不及的地方。

女主角後來當上教授,教授的文章比較偏學術性質是當然的。以她的視角來看,小說作家要能用寥寥數字帶出人物的個性,這是優秀的作家的必要條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