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上官婉兒。為什麼寫這篇呢?因為只要提到武后、太平公主、李隆基(唐玄宗)通常一定會提到她,她是初唐知名的女宰相,因此要寫這篇來介紹一下。
1、生平
這是維基的介紹:「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得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中宗年間,封為昭容,執掌朝綱,權勢日盛,左右朝政,期間大設修文館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唐隆之變時,被李隆基下令處死。」
曆史中,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就是寫詩有六對的那位),因為反對武后而被當時握有權力的武后找到理由給抄了族(664年),那時上官婉兒剛出生,後來上官婉兒13歲進宮(677),她14歲就獲得武后重用,從奴婢升為才人,這年紀被重用有點誇張,在698年處理百司奏表,有參決政務的權力,名義上不是宰相,但等於有宰相的權利,可說是一代巾幗宰相。(690年-705年為武則天立國號周)
707年的重俊之變,上官婉兒請求中宗登上玄武門,占據有利地形閉門自守,等待援兵,李重俊終兵敗被殺,這戰讓她深得中宗信任。基本上上官婉兒在韋后和安樂公主之亂(710年)的時候是站在太平公主與李氏這邊的,太平公主也向玄宗說情,但玄宗為了以絕後患也除掉了上官婉兒,死時僅46歲。三年後太平公主也被玄宗處死,那又是另一個故事。
上官婉兒是在武后、中宗一代宗廷鬥爭下的選邊站人物的縮影,因此連續劇的太平公主、武后、玄宗之類的都會有她登場,雖然是配角但也有不少戲份。
2、詩詞風格:
作品:《游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彩書怨》
<彩書怨>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余;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
書中無別意,惆悵久離居。
據說武后看到這篇就召她進宮了。她的祖父上官儀重式詩詞的形式,似乎她有受到當時詩詞風格的影響,較為重視格律。
這篇已經是五律的格式,這篇是動詞和形容詞的對仗不落俗套的佳例。如果14歲就有這篇的等級就真的是天才。上官婉兒的時代已經很接近盛唐,李白(701-762)和杜甫(712-770)活躍的時代大概是在上官昭容死後二十年(約730年間),安史之亂在755年。這邊稍微說明一下。
<奉和聖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翦彩花應制>
密葉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條雖不謬,摘蕊詎知虛。
春至由來發,秋還未肯疏。
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
這篇據說是武后要上官婉兒再寫一篇,這篇的結句有對李唐宗室不敬的嫌疑(因為有玄武門之變的例子在前,這怎麼看就好像是宗室之亂典故的句子),民間傳說上官婉兒當時說那紙花是假花以假亂真的說法唬弄過去。武后非但不治她的罪,而且更重用上官婉兒,因此這篇也算是名篇了。寫這句子的人膽子很大,如果跟錯了人會被殺頭的。
<駕幸新豐溫泉宮獻詩三首>
三冬季月景龍年,萬乘觀風出灞川。遙看電躍龍為馬,回矚霜原玉作田。
鸞旂掣曳拂空回,羽騎驂驔躡景來。隱隱驪山雲外聳,迢迢禦帳日邊開。
翠幕珠幃敞月營,金罍玉斝泛蘭英。歲歲年年常扈蹕,長長久久樂昇平。
缾(音同瓶),小的酒器。
罍(音同累二聲),大的酒器。
斝(粵音「假」,音同「甲」)中國古代用於溫酒的酒器
蹕(音同畢)古時帝王出行時,實施交通管制,禁止人車通行,稱為「蹕」
扈蹕:隨從皇帝出行
帳幕。通「帷」
這篇是典型的宮廷詩,大概想起上官婉兒就會想起這篇。
<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圖,群臣上菊花壽酒>
帝里重陽節,香園萬乘來。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盃。
塔類承天湧,門疑待佛開。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
這篇也是典型的宮廷詩,句中的動作與畫面都很生動,也算是半篇名句,可以想像為何當時的人會爭相傳頌。這些詩詞最大的特色就是把唐朝宮廷氣派豪華的場景作相當的描寫。因為專寫宮廷詩的詩人相對地少,如果要了解唐代的宮廷(連續劇),這些就有看的價值。
3、小故事:
(1)上官婉兒每次都同時代替中宗、韋后和安樂公主,數首並作,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
(2)中唐詩人呂溫《上官昭容書樓歌》
漢家婕妤唐昭容,工詩能賦千載同。自言才藝是天真,不服丈夫勝婦人。
歌闌舞罷閒無事,縱恣優游弄文字。玉樓寶架中天居,緘奇秘異萬卷馀。
水精編帙綠鈿軸,雲母搗紙黃金書。風吹花露清旭時,綺窗高掛紅綃帷。
香囊盛煙繡結絡,翠羽拂案青琉璃。吟披嘯卷終無已,皎皎淵機破研理。
詞縈彩翰紫鸞回,思耿寥天碧雲起。碧雲起,心悠哉,境深轉苦坐自摧。
金梯珠履聲一斷,瑤階日夜生青苔。青苔秘空關,曾比群玉山。
神仙杳何許,遺逸滿人間。君不見洛陽南市賣書肆,有人買得研神記。
紙上香多蠹不成,昭容題處猶分明,令人惆悵難為情。
(3)
上官婉兒有評過沈全期與宋之問的詩詞。以下是節錄:
沈全期私語宋之問道:「奉旨史選一篇;這二詩之中,畢竟還要去其一。我二人向來才名相埒,莫分優劣,只看今日選中那一個的詩,便以此定高下,以後匆得爭強。」宋之問點頭笑諾。良外,只看又飄飄的落下一紙,眾人競取而觀之,卻是沈全期的詩。其詩雲:
法駕乘春轉,神池像漢回;
雙星遺舊石,孤月隱殘灰。
戰蟻逢時去,恩魚望幸來;
山花緹綺繞,堤柳帳城開。
思逸橫汾唱,歌流宴鎬杯;
微臣彤朽質,差睹豫章才。
宋之問的作品如下:
春豫靈池會,滄波帳殿開;
舟淩石鯨動,搓拂鬥牛回。
節晦囗全落,春遲柳暗催;
像溟看浴景,燒劫辨沉灰。
鎬飲周文樂,汾歌漢武才;
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原來漢武帝當初鑿此昆明池之時,池中掘出黑灰數萬斛,不知是何灰,乃召東方朔問之。東方朔道:「此須待西域梵教中人來問之便曉。」後來西方有人號竺法蘭者,入中國,因以此灰示之,間是何灰。竺法蘭道:「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乃劫燒之餘灰也。東方朔固已知之矣,何待吾言耶!」又池中有台,名豫章台,台下刻石為鯨魚,每至雷雨,石魚鳴吼震動。旁有二石人,傳聞是星隕石,因而刻成人像。有此許多奇跡,故二詩中都言及之。
上官婉兒以結局較佳為理由(沈詩落句辭氣已竭,宋作猶陡然健舉,故去此取彼)評宋之問寫得較好(首獎),眾人都折服。這篇是古典詩詞的小故事,而這個用飄紙決定詩詞優劣的作法也是那時候的創舉。
--
圖片是網路上的圖片,如果不妥請留言告知,謝謝。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