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9123875C-SP-12869386
以前只讀過尼采的一部份作品,以為尼采的超人學說只是單純激勵人們要成為持續進步的人,或者認為尼采是懷疑論、無神論、虛無主義者的論點,雖然這些都沒錯,但是以前吸收到的知識都是比較片面的,其實尼采的學說是相互關聯的,如果分開來看會不理解尼采真正想傳達的意思,而且細讀之下才會發現,尼采的哲學觀有很多現代社會經常會遇到的議題。今天看了這本書有一些感觸,就來寫一些感想。



懷疑論:尼采的論點<上帝已死>是為了反映當時基督教給人們的各種價值觀,比方說行善就能上天堂,但其實如果全盤接受這些說法,會妨礙思考甚至妨礙進步,有可能別人說出來的只是他個人的意見,並不一定是真理。

奴隸道德(弱者道德):用「善」「惡」區別社會上的事物價值。打個比方來說,現在社會的主流意見認為權力=罪惡,或許會有人認為流量=金錢,金錢=權力,權力=罪惡之類的看法也不一定。但是有權力者不一定會選擇作惡,也就是說,塑造有權力者為惡的過程,會把自己塑造成無權力的弱者,容易讓自己不去思考如何進步而變得更弱


貴族道德:用「好」、「壞」區別社會上的事物,好的事情就去做,不好的事情就不去做。比方說能獲利的事情就去做,不會獲利的事情就不會去做。

虛無主義:神學的世界觀會漸漸地被科學取代,由於科學是唯物論的東西,科學無絕對的真理可言,因此未來的世界極可能沒有信仰,虛無主義會越來愈盛行。虛無主義可說是現在的躺平文化。尼采認為虛無主義有消極與積極的區別,積極的虛無主義是要在能意識到一切均無意義的前提下,提升自己、找到自己的目標,就有可能成為別人口中的「超人」

權力意志:人的意志本質上有著為了生存而擴張力量的意志。打個比方來說就是有時會看到討論版的鄉民在反駁某部份網友的言論,就是希望透過這過程增加自己的權力意志。

超人:主動為自己創造生命價值的人,換成較現代的名詞就是「大大、強者」之類的網路名詞。這詞句比較接近客觀名詞,就是相對而言比較有生命價值的人。

末人:漫無目的活著,找不到生活目標的人。

永劫回歸:永劫回歸是虛無主義的測試環境,宇宙的能量不變,因此事情會重複發生,可以測試一個人能不能在這個虛無主義的世界存活下去。

弱者情緒:
同情是弱者情緒,如果想要裝弱、賣悲情相博取人氣與同情,這些得到的關注將可能讓自己離目標愈來愈遠。基於同樣的理由,怨恨也是弱者情緒,因為塑造了強大的敵人,某程度而言算是把自己當弱者看待,弱者道德容易使自己失去成長的機會,就會離強者(超人)的目標愈來愈遠人只要停止怨恨,生命力就會不斷湧現

還有就是不盲信社會價值觀,只要發揮自己的權力意志,不管這個世界有無意義,只要能學會新的事物,做出讓自己滿意的東西,就是積極正向的生活方式。



 

 讀後感:

還有很多沒有提到的細節,這邊就不一一細說。

個人是覺得尼采否定客觀真理的存在,懷疑宗教教義,又全盤懷疑世人的價值觀,個性上是有點孤僻,大概就是哲學界的小孤獨。如果不大懂的人只看一部份會以為「上帝已死」不就無神論、不就是虛無主義,要努力贏過別人在社會上立足這不是老生常談?甚至會覺得尼采是讚揚富人,把社會二分化為富人與窮人的看法等等。然而尼采的哲學的超人與未人並不是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是可以透過努力(精神三變)改變的。比較像佛教的般若,智慧與愚笨是相對而非絕對關係,富人與窮人也不是絕對而是相對關係,或者說是人氣與非人氣的對比。以此來看,名人、偶像、網紅以這定義來看都算是超人,但是一般人也可以透過經營視頻等方式取得名氣,適當地經營是可以達到網紅或各領域名人的水準的

尼采的學說是假設未來神學式微,無神論者的處世態度、價值觀,而且還真的有解釋很多現在社會經常發生,但無法解釋但是需要經常面對的問題。

個人比較有感觸的事情是,在民間的實體社團因為一些事情而被迫退讓,後來覺得個社團有諸多經營上面的盲點,自己應該要把時間花在更有用的事情上面,因而離開該社團,詳細的經過就不細說。我一直有認為別人的意見是對的見解,甚至常常在想是不是自己的錯之類的看法,但是經過這件事情後,我開始認為別人的意見並不是絕對的真理,有可能只是他個人或是社團本身的看法,就像十幾年社會普遍認知當老師地位又高又是鐵飯碗很好,放到現在來看有可能禁不起考驗,十幾年前覺得好的意見,如果放在有各種網路平台的現在來看,有可能會跟不上時代。我發現這其間個人有過怨恨的情緒,而這其實是弱者情緒,會讓自己失去進步的機會,發現自己以前會有這方面的問題,以後會盡量避免這個情況。決策決定了就不再改變看法,只要認為這個決策是對的,就不要再有後悔的情緒。然後個人發現以前有受到社會價值觀的影響,認為不張揚自己,順從低調是好的,但是順從低調並不是不主動,而且並不是任何情況下這個看法是正確的。今後要更主動去爭取,才會有源源不絕的機會,因此以後會盡量多寫文章分享個人的看法。

結論就是,尼采的哲學可以解釋一些社會現象,例如最常見的奴隸道德就是民粹,即全以道德(善惡)去評價一個人,短期來看是好的,但長期來看確實可能會讓思考、成長的空間變差,總不可能一整天都在討論政治或兩岸新聞,還是要工作的吧?甚至這個論點就是富人與窮人之間想法的差距,成功人士會去學習富人的做法、思考方式,窮人或是一般人則會去眼紅、仇富,仇富並不會讓你比較高尚,相反地可能會讓你沒有機會思考自己有那些該改進的空間,自然進步的可能性就會比較少,現在很多富爸爸、窮爸爸的比較,出處可能就是這邊,尼采的奴隸道德完全可以拿來解釋富人、窮人之間想法的差距。

因此這真的是很適合網路文化的哲學論述,但是最好要全面性的讀過一遍,再搭配其他的學說例如禪宗來看,讀得通的話會覺得這真的是有理。佛教也算是無神論的宗教,但我覺得尼采的論點比較接近現代社會的需要,是屬於那種現代人用於提升自我的理論、心靈雞湯,有時間有機會都應該一段時間重讀一遍。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尼采 哲學
    全站熱搜

    貓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